【县市人大】西畴蚌谷:
办好污水治理“民生事”,搭起干群“连心桥”

作者:阳欣萍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9/20 16:50:09     点击数: 3157          

  “以前房前屋后的污水没地方排,一到下雨天,混着泥水到处流,现在好了,污水都进了管道,道路干净了,蚊虫也少了。”蚌谷乡蚌谷村村民李联忠说起这些变化,语气里是藏不住的高兴。这些转变的背后,是蚌谷乡人大代表们把农村污水治理当成自家事来办,用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连起了代表和群众的心。

  “污水治理不能一个法子全乡套,得看咱蚌谷的地形、各村住的分散还是集中。”去年春天,蚌谷乡人大主席团组织了20位县、乡人大代表,用时半个月,跑遍了全乡7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代表们一看才发现,各个村情况真不一样。集镇周边村子人多、污水量大,适合集中处理;但像木者村这样的山区村落,住户散、坡地多,要是全靠铺管网,光挖沟成本就太高。

  代表们一一认真记录,又请来乡里相关技术部门一起商量,最终拿出了一个“集中+分散”的治理思路。集镇周边建小型污水处理站,统一接管;山区村就推广一两户合用一个“三格式化粪池+简易过滤池”,平均一户建设成本控制在1000块左右。

  方案敲定,群众中又冒出了其他声音。“修管网占了我家菜地,谁补偿损失?”今年初,在长地小组的协调会上,村民陶富明道出了大家的担心。征地协调和资金缺口,成了项目推进中的“硬骨头”。

  面对难题,乡人大代表主动上门做工作。他们带着乡里出台的征地补偿细则,一户一户讲政策,“占了的菜地,村里从集体用地补一块;施工脏了门口,施工队负责每天清扫。”连续三天上门沟通,陶富明最终点头答应,还帮忙劝通了其他村民。资金方面,代表们也积极想办法。向上争取了50万元专项补贴,同时发动村民出工出力。

  项目要推进,质量不能松。为此,乡人大主席团专门成立了9人的代表监督小组,每周至少跑一次工地,一边盯质量,一边听群众意见。建集镇污水处理站时,有代表发现管网焊接不严,立即要求停工整改。施工队一开始还想搪塞,代表们直接请来县农科局技术员现场把关,直到每一个接口都达标才允许复工。正是靠这样一步不松的监督,原本10个月的工期,9个月就完成了,让周边350多户村民提前用上了达标的污水处理设施。

  如今的蚌谷乡,集镇污水经过处理达标排放,山区群众用上“三格式化粪池”实现污水再利用。再也看不到污水横流,家家院坝干干净净,蚊虫少了,笑声多了。乡人大通过扎实的调研、严格的监督和汇聚民智攻坚克难,真正为群众铺平了污水治理这条民生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