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处稻花飘香,远处果园连片。走进有“一门三进士”之称的广南县莲城镇大革假村,“书香”气息扑面而来。近年来,革假村以“书香革假”为载体,培育了以水果种植、采摘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一改往日的面貌,如今革假的发展,正如村口的百年榕树般葱郁。
站在村口,远远便看到两棵百年榕树傲然挺立,遮天辟日,宛若一道绿色屏障,庇护着革假。榕树一旁的聚贤亭,讲述着“书香革假”“一门三进士”的故事。
据记载,自康熙年间广南知府开办府学起,革假就有人进学堂读书,到光绪年间,出了陆毓云、陆毓贤、陆象乾三名进士,“一门三进士”盛名远扬,之后更是涌现了26位贡生。陆毓云考取进士后所作的“进退有经举动周旋皆圣教,仕农为本勛名事业振家风”,更是成为革假良好家风教育的座右铭。
诗书继世、忠厚传家的家风,在革假村代代相传。受到“进士第”文化精神的鼓舞,革假村160多户人家,先后走出近200位大学生。“在外工作的各行各业的人才就有200多人!”在人大代表王曙光看来,村子人才济济与壮族村寨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依托历史文化,革假的发展是大有可为的。”但革假的人居环境等却让王曙光心生忧虑。
“那时村里只有一条泥巴路,雨季的时候只有穿雨鞋才能出门,基础设施差,地势低洼的地方甚至汪洋一片。”在王曙光的记忆里,革假的泥瓦房是破破烂烂的,但在2009年迎来了改变。2009年,革假村被作为民族团结示范村重点建设。“当时在村里硬化了水泥路,还修缮了房屋,但革假这几年的变化才是真的大。”王曙光激动地说。
近年来,依托“干部规划家乡行动”,革假召集乡贤能人,从民房民宿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规划“书香绿美”蓝图。“我们按照‘一户一特色’建设绿美庭院,拆除私搭乱建、残垣断壁,制定村规民约,村内垃圾污水处理全覆盖。”除此之外,革假村还建设了文化小公园、聚贤亭、勤学亭,修缮第一所私塾学校和农家书屋等等。”如今的革假,连根电线杆都穿上了“文化”的外衣。“环境甚至比县城还好”,村民们对革假的变化赞不绝口。
人居环境提升的同时,革假的产业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革假村实行“党支部+公司+产业+农户”一体化发展模式,先后尝试养殖山羊、高峰牛,种植巴西菇等十余个产业。
“我们先后引进了30多家企业落地革假,今年还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集中发展各项产业。”王曙光说,革假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就能有务工和地租两份收入。“现在我们村有80多户发展枇杷种植,一年收入1到20万元,老百姓的钱包一年比一年鼓。”这几年,王曙光感受最深的是,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革假也发展得越来越好了。“革假的变化,让我们很自豪,去到外面说自己是革假的,声音都会大点。”王曙光笑着说。
“在群众的支持下,我们打算依托‘书香革假’,加之新引进的露营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研学、采摘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产业模式。”游客从五湖四海而来,参与研学活动,感受革假历史文化的厚重,而后到果园采摘,在农家饭馆享用壮家风味菜肴,晚上住民宿或是在露营基地看星星……这便是王曙光脑海中未来革假乡村旅游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