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非遗立法可行性调研

作者:罗佳贵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4/21 15:52:10     点击数: 3661          

  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关于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结合文山州人大常委会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4月14日至17日,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扬带领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可行性调研组,到西畴、马关、广南、富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可行性调研,为后续立法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调研前,州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非遗法、非遗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专题学习培训,听取了全州非遗工作情况汇报。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各级非遗项目666项,其中,国家级5项(壮族彝族铜鼓舞、彝族葫芦笙舞、壮剧、坡芽情歌、女子太阳山祭祀),省级60项,州级109项,县(市)级492项;拥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37人。

图为调研组了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坡芽情歌

  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西畴县汤谷村“女子太阳山祭祀”、富宁坡芽情歌,以及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马洒壮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富宁醋制作技艺(剥隘七醋)、广南弄娅歪和壮族刺绣等非遗项目,详细了解当前全州非遗保护的基本情况、传承人现状、公众对非遗的认知程度和保护意识,以及已采取的保护措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分析现有法律法规对非遗保护的适用性和完善程度,探讨立法保护的必要性;评估非遗保护对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贡献,涵盖旅游、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在非遗数据采集、整理、存储、展示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新技术在非遗保护领域的应用潜力。

图为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弄娅歪

  刘扬强调,文山非遗资源丰富,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指示精神,秉持敬畏之心,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加大传承保护资金支持力度,为非遗存续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强化非遗人才培训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非遗传承人才队伍。此外,要立足时代发展潮流,深度挖掘非遗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探索非遗在当代的创新表达方式与多元应用场景,全方位推进非遗的创新利用和融合发展,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 +
  • -